徒手清鱼缸,险些进ICU?不是吓你,这些细菌比鱼还凶!
或许你觉得自己家的鱼缸清澈见底,鱼儿游得欢快,根本看不出什么危险,但真正的危险,恰恰藏在这看似平静的水面之下。
或许你觉得自己家的鱼缸清澈见底,鱼儿游得欢快,根本看不出什么危险,但真正的危险,恰恰藏在这看似平静的水面之下。
菜市场买菜没戴手套、清理鱼虾时光手上阵、家里老人用手修剪植物伤了皮……这些生活里看似再平常不过的“小事”,却可能成为致命隐患。
这不是危言耸听——一种致命细菌,每年在全球范围内造成数万人死亡,它可以通过你手上的一个小破口闯入全身,7天内就能让一个健康人器官衰竭,陷入败血性休克。死亡率接近100%。而你,很可能每天都在不自知地接触它。
声明: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,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,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,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,意在科普健康知识,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。
医生无力回天,只能眼睁睁看着他在ICU里器官一个个衰竭。罪魁祸首,不是毒蛇猛兽,而是一种藏在我们厨房、海鲜市场甚至河边的细菌,叫“创伤弧菌”。
上一个台风刚过、新的台风生成,海滩环境复杂,躲在海水中的这个“隐形杀手”——创伤弧菌正悄然蛰伏,其威胁不容小觑,必须引起高度警惕!近日,南方医科大学第八附属医院(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人民医院)急诊创伤中心收治了一名“赶海足底被扎了一下”的小女孩贝贝(化名),其针尖
金秋时节,秋高气爽,不少人趁着国庆假期到山上或海边观绝美日出,用张张照片记录美好回忆。但在享受这份浪漫和快乐之时,也要把安全牢记在心。
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副研究员白昌明表示,“台风过后,海滩上的海产品来源不明,生活海域不清晰,不能确定其生存环境是否安全。”
9月23日,受台风影响,福建漳州退潮后的海滩遍地生蚝,不少市民赶海捡海鲜,称“一天能捡几百斤”。这种海鲜能吃吗?会不会有安全隐患?
今年6月,台风“蝴蝶”过后,也有不少网友发视频称,广东沿海附近的海滩上惊现大量贝类海鲜,不少人拎着水桶,拿着袋子前去“赶海”。
日前,福建漳州,受台风影响,退潮后的海滩遍地都是生蚝,市民捡到手软。有市民表示,“能捡几百斤,平时捡不到,只有很急的浪才能吹上来”。
二、小心处理食物:由于部分低洼地方出现水浸和出现停电,请勿食用被污水浸泡或在不适当温度存放过久的食物。坚持食物煮熟等各项食物安全措施。
2025年7月21日,美国密西西比州贝圣路易斯市一名77岁男子,因被船用拖车划伤腿部不幸离世。这一看似普通的伤口之所以酿成悲剧,根源在于其腿部划伤处感染了创伤弧菌(Vibrio vulnificus)。
8月5日至9月16日,我国东海、黄渤海、南海海域将先后进入“开渔季”,千帆竞发向海逐“鲜”,一大批海鲜也陆续上桌。
8月5日至9月16日,我国东海、黄渤海、南海海域将先后进入“开渔季”,千帆竞发向海逐“鲜”,一大批海鲜也陆续上桌。
久闻美国佛罗里达州的盛名,据说那边民风彪悍,发生了很多离谱到像是编造的事情,比如:男子用面包当武器抢劫银行、佛州男人在超市穿着保鲜膜购物、男子用鳄鱼当武器扔进快餐店、女子嫌弃麦当劳点餐慢打电话报警……
家属焦急地说,阿姨头天晚上吃了自家腌的生蟹后,就开始上吐下泻,入院当天已拉了20多次水样便,还发起了高烧,整个人瞬间垮掉。
8月10日,福建厦门一名6岁男童在海滩被死鱼鳍刺伤,24小时内出现高热、呕吐,最终确诊为创伤弧菌(Vibrio vulnificus)感染。该菌起病急、进展快,可致坏死性软组织感染与脓毒症,死亡风险高。对于基层接诊的皮肤软组织感染(SSTI)患者,是否能在第一
8月5日至9月16日,我国东海、黄渤海、南海海域将先后进入“开渔季”,千帆竞发向海逐“鲜”,一大批海鲜也陆续上桌。
开海后,沿海人的朋友圈就开始“海鲜大比拼”了,肥美的生蚝、鲜甜的螃蟹、脆弹的海螺、鲜嫩的海鱼……光是想想就让人流口水。但在这极致的鲜味背后,却隐藏着一位低调的“隐形杀手”——创伤弧菌,它是弧菌家族中最凶险的成员之一。近日,青岛市疾控中心发布提醒,知道了创伤弧菌